5200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玄幻奇幻 >北朝帝业 > 0977 大功大德

0977 大功大德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且不说元罗自己思计如何,在场一众宗室们在商讨一番之后,也初步制定了一个目标。

他们也清楚想要一步获得实际的权柄并不现实,所以眼下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够恢复宇文泰时期的一些待遇,在宗室当中推举出一位柱国并增加两到三个大将军的位置,然后再争取一些太常、光禄之类的职事。

他们当然不敢直接插手唐公手中的军政大权,而这些卿职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天子家臣属性,交由宗室担任也是理所当然。在宇文泰执政时期,也是作此安排。

众人议定之后,便一起结伴离开骊山,准备返回长安执行此事。而在归程当中,元孝矩不无得意的望着兄长说道:阿兄实在太谨慎,应知事无必然,尤需奋取。若我兄弟只是枯守户内,不知几时才能等到世道垂青。但今有宗家群徒发声,纵然有违唐公心意,但为了协和于内,必然也要慎重以待。

元孝规对此却仍不甚乐观,闻言后只是叹息道:你我在宗中非亲非长,贸然操弄人情,虽得群徒声助,未可喜也。这些人肯推你为此事之长,可不是因你气壮声雄,无非是贪有阿舅这一层人情便利罢了。

其他临淮公元孝友、西华公元景安,皆是在河洛与唐公交战不敌而被擒缚入国。

他们虽然也希望能够融入关西宗室当中,彼此互相关照,可当听到这些人竟然打算要背着唐公搞什么小动作,也都摆手表示不敢参与,一再保证不会对外泄密,然后便也忙不迭的起身离开。

其实其他宗室也都对此心存迟疑犹豫,可是一想到他们只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争取自身的权益,而非搞什么阴谋叛乱,心气便也渐渐壮起来,打算***,趁着唐公如今巡边未归之际向朝廷请授几个职位。

在这谋事众人当中,江阳公元罗算是最为积极的。

一则他并不像其他元氏宗室在关中立足多年,多多少少已经有了一些家当资业的积累,就算没有了尊崇的身份和显赫的官职,生活方面也能有所保障。

但唐公入国以来,既然刑不滥诛,不因中山公事对我家别有加惩,当然也不会情义滥给,因为阿舅对我兄弟格外宽容。我今对你劝阻不止,你若仍要继续为事,归后自立别庭,荣辱不相干涉!

他们兄弟乃是宇文护的舅子,舅舅则是正当势的尚书右仆射的崔谦。而也正因为后一层关系,元孝矩的提议才获得了这些宗室的看重和响应。

但元孝矩显然并不这么看,听到兄长这么说,他顿时便皱起眉头来,望着元孝规便说道:我所行事难道只是为了一己荣宠?阿兄言辞竟然如此绝情!中山公虽不成事,但待我兄弟总是深情款款。至亲阿舅得势朝中,更执掌选司,结果我却只能另作别计以谋出身,这难道是我的耻辱?

元孝规眼见不能劝阻正自上头的元孝矩,只能又无奈叹息一声,着令家奴停下马车,就在途中分道而行。

而元罗却是流落南梁多年,直到南梁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才得以返回关中,所以家中也乏甚资财产业的积累,对旁人而言的权位和待遇问题,对他来说那就是真的生计所在了。

二则随着时间的流逝,西魏这里的宗室亲贵们也陆续死去,诸如之前担任柱国的元欣、元子孝,以及与陇西李氏结成姻亲的元育等人先后亡故,如今仍然在世的元氏宗亲无论血脉还是资历其实都乏善可陈。除了文帝元宝炬诸子之外,唯有广平公元赞等寥寥几人还算是血脉比较亲近。

元罗在西魏朝廷虽然乏甚盛名,但其人资历却是非常深厚。他的兄长乃是北魏孝明帝时期的权臣元叉,他们一家得势的时候,六镇兵变都还没有开始,而元罗也依仗父兄的权势屡屡担任内外要职,在孝武帝年间更是以尚书令而担任梁州刺史、出镇汉中。

虽然他在汉中不敌梁将兰钦而向南梁投降,但这一份履历摆出来也远非关中这些长久赋闲、全无经历的宗室们能够相提并论的。

而且元罗自觉得相比其他人,他还有一桩优势,那就是与唐公早有前缘。之前他流落南梁时,便是凭着时任荆州总管的唐公与南梁斡旋,才得以返回关中。因为这一点渊源,他若代表宗室与唐公之间进行交涉,作为彼此间沟通的桥梁,也比其他人更合适几分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