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00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枭臣(校对版) > 第1121章 北伐序幕

第1121章 北伐序幕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淮东早初在高丽战场上给高丽水师缴获去的几艘大型战船,也都是折在催权臣的手里,也撑起催权臣在高丽的水师名将之名。

叶济白石心想催权臣还是有能耐的,这喷焰弩看上去射程不远,但一次发射十数二十几粒散子,战船的甲板相对狭窄,七八枝喷焰弩同时发射,就能在接舷时将敌船甲板全部覆盖,这比一队弓弩手近距离射箭的效率要高得多,毕竟在战船上,就算有更多的弓弩手也排不开。

想到这里,叶济白石就有些后悔。喷焰弩道理简单得很,要是叫高丽人学过去,叫高丽水师籍此壮大势力,以后怕是难以制约。

当然,叶济白石对喷焰弩用于步战却不甚在意,二三十步的射杀距离太短了,虽说弹丸对皮甲有一定的洞穿力,但射不透铁甲,也射不透大盾,二三十步的距离,甲卒持大盾一涌而上,持焰弩兵必给杀得大溃。

“持喷焰弩,一定要先占扰有利的地形,”叶济白石不想叫催权臣专美于前,也发表议论道,“故而有城及水战有用,步战则拙。邵城这边警惕着,不叫敌军诱出去,管叫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……”

邵城位居汉江湾的腹心,实际即后世的韩国仁川市,虽临海,但外围有贺津诸岛环护。诸岛与陆地之间的海域,礁石错综复杂,水浅而朝差大。一到落潮之时,大片的海滩露出来,能通行的水道又是低潮区,使得吃水深、不熟悉水路的船舶进来动辄搁浅。

海东行营军虽有战船之利,在东海上纵横无敌,但早期不利于高丽沿海复杂的水文情况,屡屡在近海给高丽水师击破,吃了不少亏,以致海东行营军后期以封锁高丽沿海为主,极少进入岛礁区与高丽水师近舷肉搏,登陆袭扰就更少发生。

故而邵城由于独特的水文地理条件,以及门户形势,成为高丽水师在汉阳城西的主驻港,保护汉阳及汉江口不受淮东水师攻袭。

天命七年,叶济白石率部支援高丽,就主要驻守在邵城。

除了从西侧翼屏蔽汉阳不受海阳军及淮东所属的海东行营攻击外,叶济白石也有意进一步将高丽水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即使将来燕京发生什么变故,他从邵城海舟赶回燕京,要比走陆路迅速得多。

催权臣眉头微蹙,高丽视北燕为宗主国,叶济白石又是北燕皇帝的长子,他率二万马步军来援,高丽国相左靖就迅速委命他总揽高丽西线军务,催权臣等一干高丽将领,都要受他辖制。

叶济白石在燕京就以脾气大而闻,对叶济罗荣、叶济多镝等一干王公重臣,都不会时时有好脸色,对催权臣等一干属国臣子,怎么会有好脾气?不过叶济白石大权在握,特别是在邵城的两万马步军皆是忠于叶济白石的沮渠部精锐,催权臣等人只能隐忍的受他。

北燕三个月试制出喷焰弩,而淮东制伏火弩少说有三年时间,伏火弩与喷焰弩水平之高下,自然不能同日而语,叶济白石说这种弩“步战则拙”,多少有些轻浮了。

催权臣正思虑喷焰弩要如何才能用于水战,只是他满心考虑接舷战的情形,却不知道火炮的出现,将彻底革新海战战术——这时警钟突兀的长鸣起来,急促的警钟,打在叶济白石、催权臣,叫他们心头一悸,但见西面贺津岛方向狼烟腾起,示有大股敌船从西翼海域接近。

催权臣与叶济白石面面骇然相望:海东行营军在牙山的水师并无大动静,大股敌船从何处而来?莫非是靖海水师在海州的主力船队来袭?

四月二日,高丽邵城,还没有感受到战争将临的紧张气氛。

燕京将作司使工官携喷焰弩来邵城,叶济白石与高丽平淮水师主将催权臣到城西的校场观看喷焰弩演射。

叶济尔使将作司工官到诸军演试喷焰弩,是要诸军警惕淮东军可能新近装备营将的新式战械伏火弩——看着喷焰弩在二三

十步内,发射散弹将数具人马偶打得面目全非,催权臣等一干高丽将臣皆咂嘴叫奇:“此弩看似射程不远,但用之守城或水战,必有奇效……”

催权臣在高丽堪称是名将级人物,海东行营军在近海与高丽水师作战屡屡吃亏,便是折在催权臣的手里——催权臣认识到高丽水师与淮东在战船上的差距,故而尽量避免远海作战,而是利用近海岛礁的复杂地形,诱淮东水师战船进去接舷作战,屡屡得手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